返回上一页
  • 村庄里的“村庄”——北沙幼儿园
    浏览次数:3149

    设计单位:Crossboundaries

    项目概况:

    项目地点:江苏省阜宁县北沙村
    设计单位:Crossboundaries
    设计团队:蓝冰可(Binke Lenhardt)、董灏、Tracey Loontjens、Alan Chou(周业伦)、Andra Ciocoiu、郝洪漪
    建设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教育局
    项目设计时间: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
    项目设计时间: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
    建筑面积:2815平方米
    主要材料:瓦、青砖、墙面处理、涂料、天窗、玻璃、屋面砖瓦
    摄影版权:吴清山、郝洪漪、刘敏玲
     
    近年来,江苏省率先开始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教育资源一度欠缺的乡村地区。2015年,阜宁县政府委托Crossboundaries为其下辖的北沙村设计一所中心幼儿园,以缓解当地幼教资源不足的问题。
     
    阜宁县背倚苏北平原,面临苏中水网,自古崇文重教、尊道厚德,素有“江淮乐地”之称。如今,四时变化的农事仍是当地人主要的生产、生活内容之一。广阔的沃野托举起其上星罗棋布的房屋和其他人工建造物。
     
    项目概览 ©刘敏玲、吴清山
     
    场地条件
     
    前往北沙的一路上,窗外是一望无际的丰饶平原,薄雾笼罩的地平线偶尔被成排的树木和房屋中断。这就是江苏农村大体的面貌:平坦、无边的风景,正如其上的天空一样广袤无垠。而一旦你步入村中,一马平川的感觉立时就被消解。随处可见的高大树木将天空与田野切割成拼贴画般的背景;通过这些天然“柱廊”走向村中房舍时,会有桃源探秘般的新奇感。村庄周边的林木,同那些坡顶、砖墙的两三层农舍搭配起来,是那么和谐。如此景致,就成为Crossboundaries设计的北沙幼儿园生长、扎根的微观环境。
     
    ▼场地鸟瞰图 ©郝洪漪
     
    设计构思
     
    1、分解建筑体量
     
    本次设计的关键点,是对尺度的把控。我们设计的组团式建筑,用若干“小屋式”结构分解了幼儿园所需的总建筑体量,并以一片多功能的户外活动场将每栋“小屋”集结在一起。这种室内外密切衔接、高度混合的空间关系,不仅呼应了乡村的原生肌理,对儿童早期教育而言更是十分重要的场所环境。正如“中国现代幼教之父”陈鹤琴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需要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而空间的设计者要为孩子们营造这种环境,创造这些机会。
     
    设计理念 

     

    建筑体量分解 ©刘敏玲、吴清山
     
    2、亲切的儿童尺度
     
    这座“小屋式”幼儿园更像缩小版的村庄,亲切的尺度带给孩子们自小熟悉的感觉;趣味的空间关系又带来新奇感,鼓励孩子好奇探索。来到幼儿园,他们或许首先会注意到中央的主活动场;随后,当他们漫步到“小屋”之间,就会发现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小小的神秘乐园,可以自由自在地学知识或捉迷藏,就像在村里一样。
     
    房前屋后的活动空间 ©吴清山
     
    3、探索的快乐
     
    立面材料选用了本地随处可得的老青砖和白色灰泥,每栋“小屋”的面貌都不尽相同。在房屋的底层开设了多处相互对望的方窗,为每栋建筑与每处小庭院之间建立起视觉联系,移步换景,将别处的活动引入视野,形成通透、有趣的室内外关系。
     
    二层步道的功能,不仅连通着各个区域,也是孩子们的活动平台。上到二层平台,孩子们的目光会立刻被起伏的坡屋顶吸引,忽有置身山谷的感觉,树冠也几乎触手可及。视角的小小转变,就能使孩子们换一个角度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拓展他们日常的空间体验。
     
    组团空间概念 
    起伏的屋顶和活动空间 ©吴清山
     
    实施效果
     
    傍晚的幼儿园 ©吴清山
    夜景 ©吴清山
    幼儿园也成为了村民喜欢的社交场所 ©郝洪漪
    立面装饰细节 ©郝洪漪
     
    相关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相关设计师
    给我留言 | 作品点评
    copyright © 2019-2025 主办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农房建设服务网 版权所有苏ICP备17066754号-2 技术支持: 光芒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