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桥头
    浏览次数:3209

    设计单位:

    项目概况:

    村落概况
     
    三山岛(三山村),古称小蓬莱,亦称笔架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太湖东南水域,位于苏州市区西南,自然生态优越,环境优美,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村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村落现有人口805人。
     
    村落是目前太湖中唯一未与陆域直接联通并有居民生息的湖中岛,至今保留着湖岛传统的生活方式。舟楫轮渡是出入三山岛的唯一交通方式,岛上交通以非机动交通为主。
     
    空间格局
     
    村落选址与布局
     
    三山岛作为太湖中的独岛,承担着往来交通驿站的职能,长久以来形成围绕码头聚居的格局,桥头自然村落就是由于码头而聚居形成,是岛上最大的自然村落。
    村落整体上分布于三山之间的谷地,“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民居建筑主要集中于“两谷”和环岛的沿岸,村庄聚落具有线性布局和散落分布相结合的选址特征。 
     
    传统街巷
     
    村落拥有形态完整、风貌传统的街巷——三山古街。它是古代三山的集市,总长200米,各类明清古宅、民居依街而建,以顺济桥为中心,是最热闹的地方。街道东西贯通,并连接着南北大小弄堂数十条,幽深曲折,鱼骨状街巷由长条形麻石和青石铺成。石板街上为人行道,明沟排水系统,与河道相通,即使遇到倾盆大雨也排泄通畅。 
     

    历史遗存

    古寺庙

     三山岛历史上名寺古刹林立,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寺庙多达18座,被誉为太湖中的普陀山。现存有“娘娘庙”,供奉的“姑皇圣母”,是为纪念三山岛的老祖宗——女首领“太湖妈祖”。 

    码头古井古桥古石碑

    村落保存有桥头浜码头,长约14米,是主要的对外交通节点。

    村落现存古桥2座,分别为顺济桥、李家桥,均建于明代,梁式平桥,桥面材质为独块青石。

    村内古井众多,多建于明清两代。明代古井有有张家井、陆家井、中峰寺古井、三峰寺古井等。清代古井有查氏义井、申明井等。

    古石碑为三山《秦氏宗祠记》碑,清楚的记明了三山秦氏在清代中叶以前的源与流,石碑现存于秦家祠堂。

    建筑遗存

    传统民居特色 
     
    目前村落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从堪舆选址到营建技艺等主要环节,都体现了以吴地文化为本,与中原文化、越文化、徽文化巧妙融合的兼收并蓄风格。
     
    村落内传统民居建筑占建筑总面积的36.5%,其许多特征体现的是苏州香山帮建筑的特点,一方面延续了中原建筑平面为“一堂二室”、立面为“三段式”的基本形制特征,另一方面墙体多用空斗墙,外山墙采取硬山式山墙,屋顶戗角飞翘,门窗造型轻巧,使建筑突显典雅风格。
     
    (1)建筑形态
     
    平面形态:传统民居以轴线对称布置为主。其中,中小型传统民居大多具有明显的单行中轴线。而大型民居体现了多轴线多进式的平面布局,即有多条轴线和多进房间,每进房间以天井分隔。
     
     
    立面形态:山墙面形式多样,包括硬山式外山墙、博风墙、屏风墙等,其中硬山式外山墙是最普遍而简单的一种形式。传统民居门窗造型轻巧,色彩淡雅,梁架工整,雕刻精致,透露着秀外惠中的气质。
     
     
    (2)建筑构造
     
    多采用砖木结构体系,而墙垣隔在外圈,起围护、避风雨作用的结构体系。地面的构造从下至上可分为地基、基础垫层、台基和面层。
     
     
    (3)建筑雕刻
     
    建筑雕刻主要有木雕、砖雕、石雕三大类。木雕主要用于建筑构件和家具的装饰。砖雕主要取材于青砖和金砖,用于室外的建筑构件。石雕多用于鼓蹬、门槛、栏杆、台阶等。 
     
     
    文保建筑
     
    村落现存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师俭堂。该建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规模较大,主体建筑可分南北二路,北路有花厅、附房,南路有门屋、祖屋、圆堂、楼厅。门屋面阔一间,进深三界;祖屋大小形式与门屋相同;圆堂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楼厅面阔三间带两厢;花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其前后分别有小花园。花厅后有附房三间,圆作穿斗式,较简朴。宅院南尚有老屋四间两厢。

    传统民俗

    民俗文化 
     
    村落传统节日、手工艺、传统风俗众多,类型丰富,文化底蕴浓厚,有接财神、元宵灯会、猛将会、二月十二百花日、碧螺春茶文化节、风俗民情旅游节等。此外,明清历代名人咏太湖三山岛的诗词也有上百首。 
     
     
    传统工艺
     
    村落位于太湖中,与世隔绝,自然环境优美,污染破坏少,诞生了碧螺春茶叶。碧螺春茶大多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工艺过程大致包括采摘、挑拣、杀青、捻揉、搓团、显毫、烘干等工序,炒制时讲究火候,揉搓时讲究体型,使碧螺春成品状似碧螺,色泽翠绿,惹人喜爱,饮时香气四溢,入口回味无穷。洞庭碧螺春制作工艺于2009年6月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08月,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年,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核定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又被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3月被命名为“江苏省传统村落”。总体而言,村落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历史遗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营造技艺精湛、用材讲究、雕刻精美,充满着吴文化的底蕴。同时,村落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目前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经过近几年发展,三山岛已成为太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游赏线路——烟波古渡主题游线的重要节点。
     
    资料来源:《苏州太湖生态文化胜地——三山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苏州市三山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乡愁》。

    相关设计师
    给我留言 | 作品点评
    copyright © 2019-2025 主办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农房建设服务网 版权所有苏ICP备17066754号-2 技术支持: 光芒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