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村地处溱潼古镇南端,溱湖风景区核心区,是全国闻名的苏中里下河水乡腹地,被誉为“水乡明珠”。2023年3月,湖南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整旧如旧,保留风貌
俯瞰湖南
传统民居
湖南翻身桥
湖南大舞台
特色民宿
湖南村建于元代以前,是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庄台,因四面环水地势低,俗称“锅底洼”。村落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形成“岛状团簇,四面环水”的格局特色,传统民居沿河而建,建筑密集、巷深路窄。地方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统筹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塑造特色风貌。注重乡村建设与原生态有机融合,使用青砖小瓦、土坯竹木等建材,延续地域建筑特色。对传统村落内村民建房申请,按照历史原真性和“整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加强技术引导,既提升农房建设品质,又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投入1600万,实施污水管网铺设、停车场改造、特色游园建设、弱电入地等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口、巷道等节点,融入会船、农耕、渔业等文化元素;对主题民宿、乡村驿站等进行特色化改造,彰显水乡特色。制定传统村落专项保护发展规划及相关措施,维护老庄台原有形态,保护老砖拱桥、古黄杨树等历史遗存,修复麻石铺街、当院老井,体现里下河风情。
会船之乡,传承非遗
2024年溱潼会船开幕式表演
2024年溱潼会船开幕式
年轻人传承非遗文化
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节在湖南村前的溱湖上举办,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2008年,溱潼会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村也被称为会船之乡,传承里下河地区渔民撑船觅仙,健身祛病的传统民俗,与我国久负盛名的“泼水节”“龙船节”等齐名。每逢会船节,四乡八镇的上千船只、上万船民汇聚溱湖、飞篙走桨、弄潮击浪,数万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见证“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壮观景象。为了让古老的溱潼会船焕发“年轻态”,2024年地方创新传承溱潼会船节非遗文化,举办首届溱湖篙船大赛,吸引众多年轻人上船实训,演绎有别往年的“速度与激情”。新鲜血液的加入,为溱潼会船注入了年轻活力和内在动力。
景区联动,农旅融合
摇橹船
潼享田园
智能温室大棚
南村“民俗风情节”开幕
湖南村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南村与溱湖风景区合作开发摇橹船项目,船娘都是湖南村村民,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在水乡“摇”出了好日子,摇橹船也成为村集体增收的支柱产业。新建智能温室大棚,提档升级“潼享田园”农旅综合休闲项目,为游客提供田园游憩、农事采摘、研学教育、亲子娱乐、康养休闲等多元体验。举办“民俗风情节”“菱角采摘节”“簖蟹尝鲜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推广特色农产品,释放乡村旅游叠加效应。
作为里下河地区原生态村落代表,湖南村坚持“保护优先、兼顾发展、合理利用、活态传承”的原则,一方面,加大对传统街巷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推动村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昔日“锅底洼”,如今“美如画”,会船之乡开出乡村振兴“幸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