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业绩
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与城乡发展战略,城镇化与城乡发展。曾负责完成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城乡建筑风貌体系研究”、“城市规划有效覆盖郊区研究”、 及“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乡动态监测信息集成的应用软件构建” 等课题研究。参与编写《乡村规划原理》,负责组织同济大学在乡村规划领域 的实践和科研工作,较早在国内推动了村庄规划设计教学开展。组织了多次关 于乡村规划、乡村规划教育等方面的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负责编辑出 版了《乡村规划——同济大学乡村规划教学成果》、《全国乡村规划实践》等, 发表了“重塑乡村活力——基于一个实践教学案例的战略思考”、“城镇化与 规划体系转型 : 基于乡村视角的认识”等成果。
曾参与主持了上海、西宁、合肥等城市空间战略研究,为上海 2040 总体规 划编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参与的“昆明翠湖地区提升与整治规划” 获 2013 年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策划 及概念设计”获 2009 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设计项目一等奖等。近年来主持、参加 了上海、云南、浙江、新疆等地的乡村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
乡建感悟
乡村的现代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命题,是对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 重大考验。乡村规划本质上是应对乡村发展问题的公共干预,保护乡村地区活力, 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所在。
当前的乡村规划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这一过程是必要的,从长期来看,需 要把握乡村规划的趋势。首先,乡村规划是多层次,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城乡关系、 政策导向,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乡村地区环境整治、社区更新等。其次,乡村差 异性大、类型多样化,乡村规划是按需的规划,社区规划和更新规划是乡村规 划的基本特点,基于村民意愿和自下而上的诉求越来越重要。第三,增强社区 的自治能力,让居民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是乡村规划的关键环节,乡村规划将 是一个社区营建过程,规划师的角色也将随之发生转变。
相关代表作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