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业绩
工作以来累计主持、参与编制各类乡村、小城镇规划 100 余项,负责编制 项目获得部、省级以上奖项近 30 余项。其中苏州市木渎镇天池村堰头自然村村 庄规划、无锡市惠山区洛社新市镇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姜堰市沈高镇 沈高村环境整治规划获省优一等奖;连云港市高公岛街道凰窝村整治规划、内 丘县文孝社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黄天荡村环境整治 规划、南京市江宁区土桥新市镇城市设计获省优二等奖。
近年来深入参与到江苏省村镇建设的多项工作,包括村庄环境整治行动、 美丽乡村、康居乡村、传统村落保护、综合规划建设示范镇、苏北地区重点中 心镇建设、盐城市“6.23”龙卷风冰雹灾后重建等工作实践。参与完成多项村 镇课题、标准、指引的编制工作。
乡建感悟
乡建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千百年来,乡村各个系统之间支撑互动,维持 着传统乡村社会的动态稳定。随着现代化及城镇化的冲击,乡村的各个子系统面临 瓦解,乡村已难以自我良性发展。立足当代乡村现实情况,要实现田园乡村的复兴, 在注重改善乡村物质环境同时,更应关注乡村内生机制的建设与内生动力的增强结合自身生活和实践,谈几点设计以外的思考:
兴特色之业,是实现乡村自我造血和田园活力复兴的基础。比如结合“互 联网、生态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字号等。
创灵活之制,是实现资源良性流动和实现富民增收的支撑。比如三权分置 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三地改革有效吸引返乡下乡人员等。
建富民之市,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关键。比如发展多种 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集体经济的协作等。
选引路之人,是当下实现乡村良性和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比如新乡贤、 合作社带头人、乡村能人、龙头企业、基层组织、乡建团体等从多方面引导。
带乐业之民,是实现人口结构优化和集体经济增效的核心。比如发展职业 农民、兼职农民、家庭农场、村社共同体等。
造便利之居,是实现留住农村人才和城乡人员互动的保障。比如保护自然 田园风光、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配套等。
相关代表作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