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 建筑设计 | 2019-05-19 | 阅读量:1350
    苏州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砖窑改造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崔愷工作室

    项目概况

    祝甸砖窑文化馆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锦溪镇祝家甸村,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主持设 计,由昆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 上海原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后续运营。砖窑文 化馆建成后,伴城伴乡创业俱乐部(昆山)实践基 地、乡伴创客学院、昆山民宿学院将同时落户在此。 未来一系列文化教育培训类的活动,激发乡村创业 创新的生命力,传承锦溪古窑的匠人精神,来带动 整个村镇的文化和艺术复兴,从而推动昆山市乡村 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祝甸砖窑改造

    1、设计理念

    (1)保持乡情的记忆 对于砖窑外部,在村口、村子的方向上基本上 保持原来的形象,不做调整,只是在入口、楼梯等 位置做一些安全方面的加固和处理。依旧使用原有 材料,新加的材料尽量使用轻质、简洁或者透明的 材质,使之融入原有建筑。

    (2)自然延续的生长 项目东北向的长白荡,风景秀美,是本工程最 佳的景观资源。面向长白荡,采取了延伸和生长的 态势,制造了伸向水岸的平台,提供亲水宜人的休 闲空间,也成为室内咖啡厅的延续和拓展。

    (3)亲和生态的内部 建筑内部采用生态竹木、轻钢、土瓦等材料, 在光斑陆离的屋内打造放松、自然、宁静的室内氛围。

    (4)简单平易的技术 建筑设计了地道风系统,利用原来窑体内冬暖 夏凉的空气,作为屋内温度调节的系统;采用南北 通风通透的通风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夏季室内温 度;使用轻钢框架体系,对维护结构进行加固和支撑, 保护内部环境的安全稳定。

    2、改造模式 采用最轻微的改造模式。

    首先,将原有老砖厂屋顶拆除,在其内部植 入新的钢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如同一个安全核, 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将三个安全核顶部相连,铺上檩条, 将旧瓦和新引入的有机塑料透明瓦铺装至屋顶, 形成时光过隙的斑驳效果。

    最后,利用窑体内温度相对恒定的气体作为 热媒,达到冬暖夏凉的通风效果。同时,室内全 部采用组件式的家具、柜子、地板单元,以满足 灵活多变的使用需求。

    3、改造效果

    4、实践感悟

    乡村建筑改造宜采用“微介入、轻设计”的方法,通过简单实用 地处理实现最佳的目的和效果。 同时这些投入应该是开放式、可持续的,通过使用与经营的反馈 不断调整设计和工程量,从而使投资和工作量准确地落在最需要的环 节。         

    另一方面,乡村建筑改造要尊重原有的环境和肌理,不能过于强 调自我或强势地植入,而应当以谦虚的姿态、平和的态度融入到现有 乡村环境与生活当中。

     

    建设运营

    1、建设推动 团队:昆山锦溪镇人民政府、昆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团中央 KAB 创业俱 乐部、乡伴创客学院、伴城伴乡民宿学校、上海原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理念:乡村闲置资产再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乡村空心化严重,土地供给严重失衡, 产生大量乡村闲置土地,造成乡村资源的极大浪费,锦溪镇祝家甸霍夫曼砖窑厂废弃多年, 既失去了原本的乡土工业生产能力,也影响了祝甸整个村落的乡土风貌,锦溪镇政府希 望改善这一状况,故联合昆山城投、乡伴集团等各方力量,寻求砖窑厂的开发再利用。

    2、运营管理团队:上海原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理念:文化教育激活乡村

    (1)通过活化乡村引领乡村复兴,引人回归,通过古砖窑改造增加乡村就业,引导 产业化群体回归乡村,让更多人关注乡村。

    (2)在挖掘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开展乡村文化教育,引入乡伴创客学院、KAB 创 业俱乐部伴城伴乡(昆山)实践基地,让文化教育激活乡村。

    (3)项目通过一系列文化教育培训类的活动,激发乡村创业创新的生命力,传承锦 溪古窑的匠人精神,来带动整个村镇的文化和艺术复兴。

    (4)搭建城乡桥梁,通过已有的资源大力宣传推广祝甸古砖窑文化,吸引周边城市 对乡村生活以及砖窑文化向往的群体(江浙沪为主),重振锦溪祝甸旅游文化产业的发

    copyright © 2019-2025 主办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农房建设服务网 版权所有苏ICP备17066754号-2 技术支持: 光芒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