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规划院
村庄概况
大埝村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老山林场东部,全村现有农户 94 户, 约 246 人。因境内有大堰水库而得名大堰,现改为大埝。村庄坐落于 风景秀丽的老山脚下,四面环山,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为优越。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与建设,大埝已成为以山水为背景,以桃文化、 自行车文化为主题,集户外运动、特色农林种植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规划思路: 利用大埝村“背倚老山”的生态优势,实现村庄与自然的交融, 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独特影响力的魅力村庄。规划以桃文化、自行 车文化为主题,强化特色元素的多元融合,形成“青春律动,水墨桃乡” 的主题。
1、绿色低碳理念
将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贯穿村庄规划建设全过程,环境改造上,选用竹、木 石等乡土材料,体现乡野本色;小品构造上,利用废弃自行车零部件、易拉罐等 变废为宝;设施选型上,选用太阳能路灯等节能设备,强化低碳环保。 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把大埝村塑造为南京市“乐活骑行第一村”。通过因地制 宜的自行车道、便捷的自行车换乘系统、人性化的自行车驿站、构建一套完善的绿 色交通系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2、提升村庄活力
规划围绕“产业引领,富民强村”的思想,以自行车特色为引擎,吸引城市游 客,带动村庄蜜桃产业、苗木产业的发展,并积极融合自行车体验、销售及主题餐 饮等多元业态。空间上,将自行车骑行道与桃林、苗圃进行串联,相互促进;产业 上,进一步深化蜜桃产业,形成包括蜜桃售卖、采摘、工艺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链, 实现多产业联动发展,为村庄发展注入活力。
3、彰显特色风貌
建筑设计中,以“尊重民意,彰显特色”为理念。通过与当地村民的多次座谈,充满了解当 地生活习俗,设计出更符合村民生活习惯的建筑形态与室内空间,增加村民对居住空间的认同感。 提取传统民居门头、窗檐等特色,并在建筑改造中进行创新运用。在建筑用料上,就地取材,采 用桃木、毛石等本地材料,彰显传统民居特色。
4、打造海绵村庄
大埝村属相对缺水村庄,但在强降水的情况下易出现局部内涝。规划利用海绵理念,在村庄 内通过建设生态道路、雨水湿塘、生态湿地、透水停车场、下凹式绿地等多种措施,构建完善的 海绵村庄体系,提升雨水调蓄能力,雨季排涝,旱季反哺。
实施内容
1、人居环境提升
在原有村庄环境的基础上,依山就势,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完善基 础设施,提升生态景观环境,让居民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建设“水墨大埝”自行车文化展示馆,打造南京自行车文化科普教育与研学旅行基地,努力 成为南京乃至江苏首家规模最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全面展示和表现自行车文化的综合性展馆。
3、产业联动发展
规划围绕“产业引领,富民强村”的思想,以自行车特色为引擎,吸引城市游客,带动村庄 蜜桃产业、苗木产业的发展。
建设运营
■ 建设运营
建设方:浦口区永宁街道、浦口区城建集团
运营方:南京大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近年来,南京大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强与旅游局、体育局等 部门的合作,积极举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暨 2017 中国山地 自行车公开赛”、“2017 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暨亚洲户外运动节” 等多种体育娱乐活动。充分挖掘自行车运动文化,集中打造多元化的 旅游精品,扩大“水墨大埝”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