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路径广为社会认同,但你可能很难想到:拒绝现代交通、坚持传统生活会成为乡村发展的吸引点,荷兰的羊角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
羊角村有着 “荷兰威尼斯”的美称,以历史悠久的茅草小屋、纵横交错的运河水道、舒适安宁的田园风光而闻名。这里虽然没有通公路,却成为炙手可热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每年拥有 80 万的游客量。如今的羊角村有着闻名于世的美誉、络绎不绝的游客及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殊不知这样的魅力之乡也曾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羊角村位于荷兰上艾瑟尔省的斯滕维科尔德兰,这个名称得于最早定居于此的一群挖煤矿的工人,因为他们在挖煤的时候,时常会挖出大量的羊角(后经鉴定,是 1170 年前后生活在此的野山羊角)。煤炭挖掘使当地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湖泊及水道,而煤炭资源的枯竭使得大量产业工人离去,留下纵横交错的废弃沟壑。被隔绝的陆路交通、远离大城市的不利区位成为制约羊角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村庄破败、人口流失、经济滞后……羊角村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直到 1958 年,荷兰电影《奏乐》在此取景,才迎来发展的转机,随着电影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这样一个童话世界才逐渐走入大众视线。
尊重地貌格局、延续乡土景观
由于不同的土壤、水文条件和特定的开垦方式,荷兰传统乡村地貌多样,而泥炭圩田、滨海圩田和湖床圩田占了荷兰国土的一半面积,是荷兰最典型的乡村地貌形式。二战后,伴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大量村庄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采用以路代河、填水扩地的做法,土地变得辽阔而平整,虽然更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但是也使许多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变得趋同。
羊角村却另辟蹊径,放弃了大规模土地整理的思路,保持传统地貌特点与空间肌理——水渠湖泽、河道肌理,即使因此带来村落间交通不便,也依然坚定选择了看似“保守”实则高明的方式——“合理保留乡村河道,尽可能减少道路建设”。羊角村坚持土地精细耕作的路径,并综合了农业生产、自然景观保护、旅游休闲等方面需求。通过优化水质、土壤,改良了农产品赖以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品质;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量;通过土地的合理交换,缩短农户与农田之间的耕作距离,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凡此种种措施,是羊角村根植于乡村本土的高明选择,有效的促进了羊角村的农业产业发展,维系了传统地貌格局和景观环境,同时还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实为一举多得!
保护自然生态、维系多元生境
羊角村非常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1974 年羊角村成立了土地开发委员会,并专门制定了土地开发规划。考虑到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规划仅将村庄一半的土地用作集中农业生产用地,而其他土地用作自然保护用地。若农户土地被划定为自然保护用地,农业生产将会受到严格限制,而政府会给农户相应补偿金。
对于农业生产用地上的耕作行为,规划在化肥农药使用、土地休耕、机械使用、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尽量减少农业生产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自然保护用地内,相关要求更为严格。为维护区内生物多样性, 规划构建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网络,对区内的森林、草地、水系都进行了严格的区域划定,维持合理的面积比例,以满足各类动植物的生境空间。规划还对人类活动行为提出严格要求,在自然保护区内,不仅不允许捕鱼,连牛羊放牧也有限制。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用地分离,甚至规定哪几条特定水道可用于旅游休闲,其余水道不进行旅游开发。
坚守传统风貌、再现田园生活
1958 年以前,羊角村还是以农业产业为主,村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过着清贫而平淡的生活。1958 年电影《奏乐》的热映,让这里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村庄产业逐渐向旅游业转型。在发展机遇面前,羊角村再次显示出其“保守”的一面——不为满足游客的猎奇而增设任何花哨的旅游设施或景点,不为吸引更多游客到来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坚守传统的道路上走到底!
羊角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建筑形式,每一幢房屋都是潜心设计的艺术品,屋顶、窗户、大门都经过精心点缀。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锥形屋顶,居然全部由芦苇编织而成。羊角村密布的水系里长满了芦苇,原来是买不起砖石建材的贫困村民的无奈选择,现在成为村庄建筑的一大亮点。芦苇不仅天然防水,而且冬暖夏凉、防虫耐晒,经过村民们的精细维护,其使用年限可长达 40 年以上。
此外,羊角村居民以近似苛刻的精神雕刻着村庄的景观环境。村庄公共环境均由居民自己出钱,统一交由政府委托修复与维护。而每家每户的庭园更是满庭芬芳、精美绝伦,到处都是鲜花绿草点缀,宛如仙境,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同时,为了维护村庄传统社会氛围和人文精神,政府规定当地房屋只卖给将羊角村房屋作为“第一居所”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喜爱羊角村,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如今村内原住民仍然高达 95% 以上,特色的茅草屋既是对外交流的窗口,又是自己温馨的住所。比起把房屋当作投资的生意人,拥有强烈社区归属感的村民更加热爱村落环境和传统民居。政府还专门成立地方物业机构,用以动态管理村庄业态,防止商业过度开发,以维护宁静的生活氛围。
羊角村在快速经济发展的当代,仍然保持着田园生活场景:有新人乘船去往村里教堂举行婚礼、有工人专门修建芦苇屋顶,有的家庭成立造船公司,有的手工艺人在这里创作……几乎每家都被打理的美仑美奂,整个乡村就是一个公园,一个具有传统精神的田园社区。
如今,这座仅有 2620 名居民的小村庄却经营着 32 家宾馆、30 家餐厅以接待来往络绎不绝的游客,居民们过着富足而恬静的生活。没有汽车、没有公路,只有纵横密布的河网和 176 座连接各家的小木桥。羊角村看似“保守”的坚持,让来此游览的人仿佛回到中世界的童话世界。
参考文献
[1] 侯晓蕾 . 疏浚、排水和开垦—荷兰低地圩田景观分析 [J]. 风景园林 ,2015,(8):1-7.
[2] 佚名 .2017 欧洲特色小镇与现代农业考察之荷兰篇(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 [DB/OL].http://www.sohu.com/a/211373003_761527
[3] 张驰,张京祥,陈眉舞 . 荷兰城乡规划体系中的乡村规划考察 [J]. 上海城市规划,2014(04):88-94.
[4] 佚名 . 荷兰羊角村,中国乡村旅游学习参考的典范 . 掌上农庄新闻报道 [DB/OL].http://www.sohu.com/a/199599746_576215
撰写:汪晓春、南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