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 寻古拾遗 | 2020-08-17 | 阅读量:3089
    苏州陆巷古村

    陆巷位于苏州东山镇后山中部,面临太湖,与金庭镇隔湖相望。兴于南宋,系东山王氏世居之地,本称王巷,后因王鏊曾祖父王彦祥赘于陆子敬家为婿遂改称陆巷。古村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从古至今陆巷有进士、状元、探花各类官员、院士、教授等数百人,被誉为“宰相状元故里,院士教授摇篮”。

    三元牌坊是陆巷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村内紫石街上,始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清乾隆年间及本世纪初均进行过修缮。解元坊高7米,宽3.6米,立于紫石街南端进村处,下有石门槛。会元坊高7.4米,宽3.9米,位于古街北端。探花坊高8米,宽4.2米,座落在古街中部东侧,因王鏊曾官封太师,列为一品,故在重修探花牌坊时加上了“一品”两字。现东山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三座古牌坊。

    惠和堂是一处明基清建的大型古代厅堂建筑群,为明代户部尚书王鏊的故宅,惠和堂堂名寓意:“给人恩惠,世代和睦”。其宅进深五进,纵向轴线三路。中轴线上有轿厅、大厅、堂楼、后楼、后屋及花园等。左右轴线上有门间、花厅、客厅、书厅、住楼等。相互备弄可通,其间以天井、塞口墙、库门相隔。厅堂宏伟,上有草架、廓轩等制作精巧,用料粗大,多为楠木。整个宅第面积约5000平方米,书楼硬山重檐五开间,楼前是细砖贴面照墙,高与楼檐相齐。后花园精致典雅。

    位于文宁巷南侧的遂高堂,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王鏊胞弟王铨故居。为陆巷最古老的一幢明代建筑。因王鏊致王铨的词中有“输与伊人一着高”之句,遂将第宅命名为遂高堂。现仅存门楼、大厅和后楼等建筑。门楼为砖石建造,门框上方,以手枪形的砖雕件出跳。上做花边滴水屋檐和细巧的皮条脊。照墙浑水做。大厅面阔五间17.1米,进深8.2米,柱头施卢斗,有卷杀,上置抬梁。山架梁正中施矮柱,上置一斗三升拱和替木,承以脊檩,两端各有一块山雾云。有部分彩绘遗存。现为洞庭商帮陈列馆。

    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明初改为宝俭堂。原为南宋左拯、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文学家、词人叶梦得故居。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它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第宅园相连的风貌。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形成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全园主次分明,富有变化,园内有景,园外有山,建筑虽多而不见拥塞,山池虽小而不觉局促,是苏州古典园林以小胜多的范例。

    粹和堂位于文宁巷内花翎巷东侧,清道光年间叶是京所建,门楼上清水砖雕精致而清晰,雕刻有三组《三国演义》人物故事,分别为“孔明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且丝毫无损,保存极为完整。

    怀古堂,又名王家祠堂,位于陆巷村紫石街71号。清代中期建筑。有粒园、聚仙厅、回廊、住楼等,园内亭台假山,瀑布长廊,一应俱全。

    怀德堂在陆巷紫石街北,建于清代。内有家麒堂、丹凤楼和揖峰园三部份建筑组成,现为民俗收藏馆,馆内摆放收集来的各类物件。 陆巷古村的明清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质量之高,保存之完整,在江南独占鳌头,为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古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例。

    copyright © 2019-2025 主办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农房建设服务网 版权所有苏ICP备17066754号-2 技术支持: 光芒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