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5日)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农房改善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持续发力、务实推进,三年累计改善农民住房8.8万户,创成5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一是坚持尊重民意。深入摸排农民改善意愿,底子好的地方以插建和老村提升为主,基础弱的地方以新建为主或新老结合,激发农民主动改善的内生动力。坚持农民少贴钱、财政可承受,研究设计“退老宅拿新房少花钱”等多种房型,方便不同收入层次农民选择。出台农民进城享受同等待遇文件,通过现金补助、贷款贴息、房产超市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群众进城入镇。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远离“三高”、依托“两道”、贴近田、靠近厂、方便生产生活要求,推进镇村布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落实“六通十有”标准,在家前屋后、社区周边安排“微菜地”等便民设施,提升村庄公共服务功能。深入挖掘“百河之城”“红色文化”元素,保护历史遗迹、传统村落,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乡愁记忆的田园乡村。三是坚持系统集成。加快土地连片综合整治,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近3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全省六分之一以上。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培育壮大东台西瓜、射阳菊花、盐都草莓等一批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推广“镇级拨一点、村里拿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办法,引导农民参与管理、自我服务。将进城入镇农户纳入居住网格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健全“村(居)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机制,打造“红色邻里”5分钟服务圈。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房改善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协调统筹,加快实现农民居住形态、农村发展质态同步升级。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农房改善项目,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为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提供更大支撑。与农业产业发展融合起来,统筹谋划农民的生活就业,围绕村庄打造产业链,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衔接起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加强本乡本土特色保护,引领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农房改善项目等串点连线成片,形成良好的区域联动、集聚示范效应,有效带动乡村面貌整体提升。近期,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政策文件。结合省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要求,制定市级五年行动方案、2022年实施意见、农房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重点推进1980年及以前建的农房改造改善,五年全市改善9万户以上。
二是突出改善工作重点。紧盯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低收入群体危房、老旧农房、空关房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引导有条件的优先进城入镇,鼓励通过原地翻修老房、插花建设新房等方式自我更新住房。
三是塑造沿海特色风貌。编制沿海片区、黄河故道和里下河等特色风貌区农房设计方案及建筑、结构等系列图集,抓好新建农房建筑风貌管控,鼓励既有农房微改造,实现农房、村庄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交流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