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现有各类村庄1919个,大部分农房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体面貌和安全性相对较差。为此,武进区积极构建“区级协调指挥、部门联合推进、镇村全面实施”的三级农房建设管理体系,按照“一次规划、分类实施、梯度推进”的方法路径,依托“一通、二补、三保障、一支持”,聚资聚力赋能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年内预期改善农村住房1500户以上。
“一通”,全面畅通农户建房审批通道。在全国率先建立宅基地资格权一次认定、相对固定、长期稳定、动态管理“三定一动”管理制度,出台《武进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完善“应批尽批”工作机制。探索推行宅基地建房“二合一”“跑一趟、不出村”的电子化审批模式,全区宅基地建房申请审批全部纳入线上管理。
“二补”,实行规划和公建财政奖补政策。区财政对非项目安置类农房规划设计优秀方案,按规划价格50%进行奖补,奖补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同时,实行公建设施配套建设资金奖补政策,对集中改造提升类村庄,抱团建成5户以上的补贴标准为10万元/户;对异地集中规划新建的,规划集聚规模100户左右,按规划要求一次性建成30户(套)以上的补贴标准为15万元/户。
“三保障”,建立用地收益收费保障制度。
一是优先用地有保障。统筹利用精细化整治存量指标、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合理用地新增计划指标和上级下达的农房建设流量指标,对农房建设启动暂时存在用地指标周转困难的,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交易平台购买指标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土地收益有保障。鼓励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深挖土地资源潜能,村庄整理复垦后,除用于平衡农房建设用地指标外,结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或结余新增指标收益全部返还镇、村。利用镇、村精细化整治土地入市收益留成部分和村庄整理土地复垦新增指标收益,做到资金总体平衡。
三是公建收费标准有保障。突出农房改善的民生特性,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对试点村水、电、气、数字通讯等公建设施建设,按农房建设项目规费标准收取,实行全区统一价格标准,降低投入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此外,嘉泽镇成章村、礼嘉镇何墅村探索开展宅基地择位竞价,保障农民“住有宜居”,进一步显化农村土地资源价值,拓展了村级集体增收路径。
“一支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支持农房改善,创新推出“江南乡村安居贷”,解决农户建房资金保障周转困难。贷款年利率不高于4.95%,最高额度50万元,最长放贷年限10年,实行连续3年1%利率财政贴息政策。目前礼嘉镇何墅村已完成42户放贷,贷款总额1763万元,金融制度创新“武进方案”为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完善,目前武进区雪堰、礼嘉、嘉泽等地的农房正在加紧建设,年内可完成改善农房1000余户(套)。
农房改善项目风貌
(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