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艺村,位于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距成都市区 50 余 km,由龙黄村九、十一、十三组组成。村庄背靠植被茂密的无根山,面朝阡陌纵横的川西平原,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植被、河流和田野有机融合的“川西林盘”[1]。村庄民风淳朴,生活气息浓厚,竹编是村里传统手艺,竹编手艺在这里代代传承,村里有五位竹编非遗传人,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闻名。为了推动竹编手艺的传承和村庄特色彰显,村里围绕道明竹编及林盘文化做文章,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将竹制品、传统手艺和艺术巧妙融入乡间和自然,促进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和文化彰显。
农房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空间,农房质量是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农房风貌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指导农民建房,近年来,全省各地先后组织编制了农房设计图集,供农民建房参考使用。
石墙围村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全村现有 52 户、163 人。 村庄地处低山丘陵地区,道路和房屋顺应地势修建,空间错落有致。 村庄历史悠久,据传始建于隋唐时期,因全村用砖石砌成围墙,留四 门出入,既美观村庄,又起到防护作用,由此而得名;石墙围
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芮家村石山下,现有农户 160 户,常住人口 600 多人,耕地面积 720 亩,山林面积 2500 亩,全村地势北高南低, 属典型的丘陵山区。作为溧水区乡村营建重点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不但生态、 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建成未见山乡居酒店、野草花园、芮家村史馆等 一批重要项目,还吸引了大批“创客”进行创业。通过村庄的改造与 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集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农 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点。自 2015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对外 开放以来,目前已接待游客 10 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200 多万元, 带动了农民增收,推动了乡村复兴。
大埝村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老山林场东部,全村现有农户 94 户, 约 246 人。因境内有大堰水库而得名大堰,现改为大埝。村庄坐落于 风景秀丽的老山脚下,四面环山,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为优越。
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郊区乡村成为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打造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现就切实改善本市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进一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拾房村位于著名的水蜜桃之乡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通过原址改 造,拾房村于 2014 年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田园东方。 田园东方一期文化与旅游示范区占地约近 600 亩,是集现代农业、 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以企业和地方合作 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整体的规划、开发、运营。
倪园村位于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西北部,现有村民108户、271人。 倪园村风光秀美,山水相接,森林覆盖率达到 85%,村内特色农 产品丰富,有野山鸡、土鸡蛋、食用菌、老八区杂粮、悬水湖鲤鱼、 玫瑰花茶等。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具备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电子与智能化 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等资质,以及工程咨询 和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压力管道)等多项资格。公司拥有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 作站,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公司在钢铁冶金、环境能源、 康养产业、房建市政等领域积极开拓市场,累计承接工程总承包合同额超过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