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蒋山村
设计单位:米思建筑
设计团队:吴子夜、周苏宁、唐涛、史倩
项目设计&建设时间:2017年3月~11月
建筑面积:102平方米
主要材料:木材、钢、沥青瓦、块石
摄影版权:侯博文
文字撰稿:吴子夜
南京高淳的蒋山渔村包含了七个自然村,米思建筑蒋山实践第一阶段是在蒋山村的主题村落中完成的,项目落成的两年间,村委和村民切实地感受到了这种针灸式微更新的方式对生活提升、社区活力所带来的改变。而在蒋山实践的第二阶段,我们决定把视线转移到村落边缘的小型自然村中,希望能在这些离主村落略有距离的小“聚落”中植入一些公共活动空间,以此慢慢影响整个蒋山渔村。
▼项目概览 ©侯博文
场地条件
马家垄是第二阶段蒋山实践的起点,设计的对象选定为村西口一栋普通却又有些特别的房子。普通是因为它就是江浙地区近现代乡村最基本常见的单元建筑类型,而特别则是因为它处于小聚落的“村口”,它区分了村落和田野的边界,并从场所特性上应具备作为“村口”空间所独有的指示性和公共性。应村委的要求,我们决定把这个基本沦为仓库的小房子改成可多功能使用的活动室。
▼场地鸟瞰图 ©侯博文
设计构思
1、延伸的屋顶
设计开始于对类型的思考,我们希望借此探索在保持原生乡村肌理的情况下对基本类型不一样的诠释。屋顶成了调节建筑比例并影响空间的一种重要语言和手法,飞扬的延伸和倾斜的切角最终构建出了一个连接建筑和广场的灰空间,它延展了内外的空间,让建筑变得开放,并为村民广场的活动提供了另一个层面上的使用可能。
屋顶的天窗的设置有效地改善了因屋檐增大带来的采光问题,而那傍晚乡间小路上远远即可望见的,树林之上天窗发出的微微亮光,则像灯塔一般,指引着回村的道路。
▼轴测图 ©米思建筑
▼檐下游乐场 ©侯博文
▼屋顶天窗 ©侯博文
2、嵌入的大树
设计在低矮的屋檐之中嵌入一棵榉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以此呼应人们心中“村口大树”的意向(这棵树是村子的标志物),让整个场景得到一种情境上的提升。它点亮并激活了檐下空间、广场乃至整个村落。使这个建筑最终成为一个村民往来交流的场所,一个激发邻里活力的空间,一个小村落发展更迭的标志。
▼归家小路与活动室的榉树 ©侯博文
实施效果
▼广场夜景 ©侯博文
▼檐下小院 ©侯博文
▼交叠“生长” ©侯博文
▼夜晚的“村口大树” ©侯博文

相关图纸
▼总平面图 ©米思建筑
▼平面图 ©米思建筑
▼剖透视 ©米思建筑
▼模型照片 ©米思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