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庄村位于溱潼古镇南郊,北临溱湖风景区,水资源丰富,渔业养殖(簖蟹养殖)产业突出,是姜堰“溱湖簖蟹”的主要产区。2022年,冯庄村入选第六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俯瞰冯庄
水村交融,圩田渔耕
冯庄村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聚落,村庄依水而生,“水、村、田、路”自然交融,具有独特的“圩田渔耕”里下河生产生活空间肌理,坐拥3000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溱湖簖蟹”核心生产基地。建筑多为传统泰式民居,注重精美的瓦当、砖雕搭配形成统一的灰砖墙风格。街巷格局保留完整,与民居建筑浑然一体,具有水乡艺术美感。
渔业产业园
特色民宿
冯庄巷道
村庄环境
保留风貌,改善环境
过去,冯庄村基础配套不健全、生态环境薄弱、村庄风貌不突出,是有名的“后进村”“软弱涣散村”。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村党委在保留村庄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完善基建工程和生产生活公共设施设备配套。盘活利用闲置用地新建停车场、公厕、滨河长廊等,消化闲置房屋建设民宿、溱湖簖蟹科普驿站、冯庄记忆馆、共享服务场所等,为百姓打造幸福港湾。将“簖蟹”文化元素融入村庄的人居建设、小品设施、水岸景观等建设,营造蟹文化特色。新建古法捕鱼“十八帮”体验基地、现代渔业研学基地,再现渔人、渔家、渔事风情。
入村景观小品
滨河长廊
渔业产业园
赓续历史,传承文化
冯庄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先后多次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收集和整理二月二庙会、档子庙、十三巷、官巷等历史故事,编辑完善“溱湖簖蟹”历史遗产和发展历程,完成档子庙修缮、冯庄记忆馆等共享空间建设,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赓续。走访革命老同志,搜集红色故事,打造冯庄红色文化长廊,陈列“惯打抱不平”“偷袭敌人军火库”“葫芦山剿匪”“反霸除奸运动”“情报员脱险”等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传统的米糕、手工羽毛制作工艺、制簖捕蟹技艺沿用至今,一些带着乡土气息的传统劳作撒网捕鱼、舞龙、会船比赛、二月二庙会等民俗也保存完好。
档子庙
红色文化长廊
红色文化长廊
冯庄记忆内部
冯庄茶馆
冯庄古井
冯庄太平钟
“簖蟹传说”
二月二庙会
米糕制作
农旅融合,激发活力
为激发乡村旅游活力,2023年,冯庄村公开征集项目运营方,成功促成新合作。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企业以资本、资源、人才、技术等多种方式投入,盘活溱湖大道沿线三家闲置农庄,原“慧园”“风云农庄”“阿林水产”焕然一新,化身成了“群源文化露营基地”“祥泰家庭共同成长基地”“那片海农庄”。三家重装上阵的农旅融合新IP,以研学和旅游为主线,面向家庭、学校、企业、旅行团等承接研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校外实践、夏(冬)令营、亲子活动、趣味运动会、农事体验等。三家新研学基地已然成为冯庄村乡村旅游最新“网红打卡点”。
群源文化露营基地
祥泰家庭共同成长基地
因地制宜,活化利用
冯庄村坚持在做足水产养殖文章的同时,依托里下河地区自然生态禀赋和特色人文条件等优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渔业为载体,围绕“渔耕水韵·簖邂冯庄”主题,延伸拓展至渔业观光、科普体验、特色餐饮、乡村民宿等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增强特色渔业产业内生活力,带领村民实现产业富民。
渔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