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 新闻资讯 | 2024-11-25 | 阅读量:482
    传统村落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西陈庄村

    西陈庄村位于溱潼镇西北、南靠溱湖,四面环水、地形独特,在空中俯瞰如一只即将展翅飞翔的凤凰,素称“凤地”。2020年,西陈庄村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俯瞰西陈

     

    历史悠久,风貌独特

    西陈庄村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西周时就有人在此居住、繁衍生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驸马携带大量金银财宝逃难至此建立“刁家庄”,史称“刁大王”,以高家尖筑土城为防御工事,西陈庄村因位于土城西边,称“西城庄”。明朝初年,苏州阊门一位陈姓人家迁徙到西城安身立命,将“西城”改为“西陈”,村名由此得来。

     

    入村标牌

     

    西陈庄村依水而建,先民从四周取土加高,逐渐形成水道环抱的庄台。村庄青砖黛瓦、亭楼拱门,巷道七纵二横,相通相连,整齐划一,是形态肌理和传统风俗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里下河村落。古屋鳞次栉比、户户枕巷而居,村中的“五庙一山”(财神庙、田头土地庙、龙王庙、张大仙庙、真武庙、土地山)和“一寺一祠”(福慧寺、李氏宗祠)分散在各条巷道的尽头。其中,李氏宗祠为区级文保点,保存完好,用于便利商店正常使用。

    近年来,村“两委”投入3000多万元全面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和设施水平,实施入村道路拓宽、村口景观改造等民心工程,扮靓古韵乡村“高颜值”,让“村庄”变“景区”写进了现实生活。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四个国字号品牌,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巷道幽深,文脉流长

    西陈庄村每条巷道都尘封着乡愁故事。2018年,村里成立“乡土文史研学”队伍,遍访农户,查阅档案,搜集整理9条巷道的历史传说和人文血脉。不仅挖掘整理了宗祠文化、巷道文化、民俗风貌、民间故事、地方小曲等,还积极动员村民“站出来、讲故事、讲风俗、讲历史”,聘请老教师、乡贤编纂村史、村志、人物传记,盘活闲置房屋,改造村史馆,唤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故土情结,延续世代村民共同的乡愁记忆。

     

    党建引领,乡村善治

    西陈庄村不断深化“田园梦·党旗红”党建品牌内涵,推行“群众提、代表定、网格办、百姓评”“群众说事、议事、主事”等制度,实施“红色支部+蓝色法治+绿色共享”覆盖行动,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变成村庄治理的“目标、方向、举措”。在巷道里贴“家训”,挂“巷名”,刻“村规”,把德治“嵌在”巷道里。成立“西陈情”援法议事会,在巷道里设立“援法议事点”、“法治宣传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法治“融在”巷道里。每条巷道设巷长1名,全面负责巷内“人、事、地、物、情”五大管理,把自治用在“巷道”里。依托独特的“巷道文化”,西陈庄村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的新路子。

     

    村规民约

     

    文化赋能,乡村旅游

    西陈庄村坚持文化赋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把传统乡情习俗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融为一体。每年农历二月二,西陈庄村都会举办具有浓厚水乡特色的文化庙会,四乡八邻的乡亲和游客相聚在这里,看舞龙、舞狮、高跷,听“唱凤凰”,煞是热闹。庙会继承尊老爱幼、弃恶从善等优良传统,融合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红色文化元素,由传统祈天求福逐步发展成为溱潼地区乡村文化旅游的盛会。

    西陈庄村依托溱湖旅游景区、溱潼古镇等资源,举办水美西陈乡村旅游文化节,让游客赏古村风貌、品特色美食、听千古传唱、作农耕之乐、体民俗风情,推动村庄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二月二庙会

    西陈一角

    水乡落日

    水美西陈

    copyright © 2019-2025 主办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农房建设服务网 版权所有苏ICP备17066754号-2 技术支持: 光芒网络